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总局受邀出席中国地质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来源:总局地质矿产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浏览次数:

打印

  9月20-22日,中国地质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年会有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单位、分支机构和省级地质学会,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勘单位、行业企业等单位的近2500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科技创新赋能找矿新突破,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方向。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文军,副局长潘树仁受邀出席大会。
  大会期间,总局承办了“我国黑色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分会场,由总局、自然资源部找矿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同召集。王文军出席分会场并致辞,潘树仁出席分会场并与杨光树教授共同主持。
  王文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分会场聚焦铁、锰、铬矿的勘查进展与研究成果,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勘查开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既是对我国黑色金属地质研究的一次“集中复盘”,更是为破解资源保障难题、谋划未来发展路径的“关键对话”。他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科研院校、企业汇聚智慧、深化合作、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我国黑色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会场从我国黑色金属“产业需求、产业政策、产业格局”角度,围绕“黑色金属资源潜力-勘查开发格局优化-推动增储上产”进行学术交流,分会场共收录9篇论文摘要。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中心、中南大学、总局等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围绕铁、锰、铬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装备等进行交流研讨,为丰富我国黑色金属成矿理论体系、促进构建黑色金属资源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总局系统18位同志分别在10个分会场进行了高质量的现场报告,13位地质科技骨干分别在5个分会场投稿论文摘要。报告和论文涵盖了地学发展战略与政策前瞻、战略性矿产成矿作用、黑色金属找矿预测、金矿找矿预测、矿物学基础等传统优势领域,并延伸至找矿技术装备、AI大模型、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岩心、高光谱遥感等热点领域,充分展现了总局地学领域科研能力的蓬勃活力,彰显了总局地学领域行业影响力。
  大会开幕式向“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和地质找矿重大成果”主要完成人代表颁发了证书,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山东省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发现亿吨级富铁矿资源”项目受到表彰。大会闭幕式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总局地质矿产部副总经理陈贺起主持,并作为颁奖嘉宾向优秀联络人颁发证书;一局胥燕辉、山东局柳森获得优秀报告表彰,中南局李荣志、西北局晁文迪、研究院莫凌超获得优秀论文摘要表彰。
  期间,王文军到昆明地质勘查院开展工作调研。
  总局总地质师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地矿工作领导,地勘院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60多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