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大三线建设的点滴故事




昆明院 韩雪川


  1964年到1978年,中西部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三线建设的一部分,广西274队始建于1960年,由广西204队二分队为骨干,后又从广东省新岭矿等单位调来大批人马,加上扩招,职工和家属一度多达2800多人,三年困难时期曾动员一部分人分批下放回乡。274队组建后围绕东南金矿及外围找金矿,地域涉及桃花、古袍、新胜、金德冲、岭溪、藤县等地方。

  1960年至1967年之间,274队先后调了两个机台去甘肃省,其中还记得朱老球是机长,欢送时敲锣打鼓、披带大红花。1967年,整个274队两千多人调进大西南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当时口号是:建设大三线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地质先行。那是说走就走,几千吨东西,安排得有条有理;单身汉行李不多,一箱一包,有家的几口木箱、木板床,从陈塘上汽车直接拉到四川驻地。

  人马逐步从广西转入凉山会理鹿厂后,调到攀枝花井巷工程处一批人,调四川黄金部队一批人,其中有队长徐高美,副队长张殿文为领队。274队其余职工,后来分到602、603、604、605、606、607队、测绘队、609队、冶金机械厂、技工校、局机关,还有些后来转给了地方。原274队测绘组长入川后当过测绘队领导,八十年代调西南冶金地质勘查局任局长。记得他作报告讲到,人是在希望中生活的!这句话几十年过去了,仍然使人回味无穷,谁不希望过上好的日子?老局长虽然不在人世了,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知道职工家属在山沟里不容易,所以搬迁出来了,现在生活在昆明(即昆明院--编者注),子女就业、职工养老等等,都解除了后顾之忧。年年清明,我们都祭他,告诉后人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是忘本。

  说起以苦为乐,就举一个槽探组为例。老槽探组长张日洪,还有王瑞常、陆堏,大家在擂台上互相比,在实际干时,各班有自己的高招,从每人每天平均挖出4方到后来挖出了8方,当时叫"放卫星"。这种情况是在很陡的山上非常艰难地干出的高水平,实属相当卖力气了!有一天张日洪竟然干出过13方的不可思议的惊人成绩。

  每次钻机搬家,只要有吴绍周同志在场,谁也比不过他。别人扛钻杆多数为一个人一杆,他不,一个人扛两根钻杆。吃饭也比不过他,他一大盆粥、四个馒头,大家都乐意省点给老吴吃。无论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还是四川会理鹿厂钻机搬家,他从不惜力,这一来,带动了大家奋力工作,当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特别是通安会战的1975年至1977年最为突出,人心向上,人心思变,从四面八方来人,意气风发。会战也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宣传干部罗映光,他初中文化,组织上选派他上大学,后来他成为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三线建设,特别是通安大会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Copyright © 201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