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金山"之路




正元国际 刘东升


  今年是正元国际托库孜巴依金矿在"金山"阿勒泰组建投产的第7年,这7年承载了太多正元国际人的辛酸与欢乐,也凝聚了正元国际人无数的辛勤和汗水。

启 程

  托库孜巴依金矿是总局系统内第一座完全自主开发运营的矿山,是总局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战略,由地质勘查向矿业开发领域拓展的第一座矿山。来到矿区,第一眼就能看到簇新的厂区大门上"正元国际"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粉刷一新的办公楼和宿舍楼整齐划一,宽阔的矿区大道笔直地通向红蓝相间的选矿厂。完善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矿区环境,满脸喜悦的员工,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然而7年前,刚刚开工建设的托库孜巴依金矿就像一座孤岛,孤零零坐落在茫茫戈壁滩上,办公区、生活区、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都极为简陋,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基础条件差是次要的,关键的是创业初期,公司缺乏矿山开发和管理的经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矿山建设几乎陷于停顿,再加上西北恶劣的环境和严寒的气候,公司派出到矿山的首批技术人员一下子迷失了努力的方向,创业的热情渐渐地低落下去。公司领导得知这一情况,便立即亲自赶到一线,从生活上给他们鼓励和关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根据他们的建议为矿山建设提供切实的帮助,使他们很快调整了心态,坚定了信念,不再退缩,不再抱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到工作当中。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努力之后,托库孜巴依金矿于2006年底成功试投产。

成 长

  公司原计划从内地招聘技术人员去矿山进行管理和指导,可是当应聘人员得知矿山的艰难环境后都借故推辞了,几番努力无果之后,公司决心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公司从各大矿业专业高校引进了一批毕业生,派往矿山一线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很快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许多生产难题在他们的努力下也逐步被个个攻克。

  比如,矿山建设第一条竖井时就发现一矿区矿体复杂多变,很难划分矿石和非矿石的界限。如果回采幅度窄了,矿石就会被永久性地留在采场里,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回采幅度宽了,非矿石就会混入矿石中,降低矿石品位,增加选矿成本。对这个难题,技术人员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理论和方法,但都难以很好地解决。于是,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矿山地质和采矿技术人员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坚持下矿井,爬天井,进采场,用地质锤和钢锥在采场壁上刻槽、取样,手上常常被砸出血泡,忍受着飞溅起来的细矿渣溅到脸上和眼睛里,最后还必须将十多公斤重的矿样背到肩上,爬天井下去,每跨一个阶梯都十分沉重,每爬一步双腿都会打颤。但他们并没有退缩,一心扑在编录取样和采出高质量矿石上,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和辛勤钻研,终于总结出了针对一矿区矿石特殊情况的"葡萄串"回采矿石法:技术人员每天到采场为矿工划明采矿界限,既最大限度地回收了资源,又成功避免了矿石贫化,保证了出矿质量。

  又如,二矿区三号脉矿体上下盘围岩极不稳固,在回采和放矿过程中总是出现片帮 现象,废渣掺入矿石,影响出矿品位,并且会有很大一部分矿石被埋在废渣下面无法采出,不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工人在采场作业时的人身安全。采矿技术人员查找资料、请教专家、考察矿山,根据三号脉矿体实际,提出打锚杆、挂网支护的施工方案,成功固定住了上下盘围岩,解决了片帮问题,保证了采场工人作业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回采率,降低了贫化率,为公司挽回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2006年至今,矿山共开采矿石X万吨,平均出矿品位X克/吨,并取得了建矿7年来无一例井下重大伤亡事故的成绩。

扩 张

  经历了无数磨砺,当初一无所有、从零开始的矿山如今建设得井井有条,数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然而,正元国际人并没有满足和止步,2010年初,矿山扩产的计划提上日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公司技术人员深入研究矿石性质,自建实验室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同选厂生产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了回收率低的原因,技术人员针对两个矿区不同的矿石性质确定了各自最佳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优化了生产工艺。同时,进行了分级机下轴承的橡胶化改造、粉矿仓下料漏斗自动化改造、浓密机高效化改造、粗选分段优选改造、排料口管道弯头处箱体化改造等30多项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选矿回收率由试生产时的81%提高到91%以上,矿石处理能力由设计规模的450吨/天提高到1000吨/天,设备运转率达到了98%以上。

  进军"金山"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元国际历经千辛万苦,淘到了真正的第一桶金,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座"金山",正元国际坚信公司定会朝着更快、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为总局打造矿业集团这个宏伟的目标贡献第二座"金山"、第三座"金山"……

 

Copyright © 201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版权所有!